靠發(fā)脾氣逼孩子聽話, 不如做好這三個改變發(fā)表時間:2018-05-27 09:48 點擊上方藍字 “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五龍山校區(qū)” 關(guān)注我們 常常有媽媽留言說,孩子不聽話,怎么辦? “不管我怎么說,他就是不聽,非得我發(fā)脾氣大吼才行。” 這代表了很多爸媽的心聲。 其實不是我想吼孩子, 誰叫孩子不聽話,還挑戰(zhàn)我的脾氣, 那我就要給他一點顏色瞧瞧。 好像一切都是孩子的錯。 其實,你換一個角度來看, 會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在這一場情緒的戰(zhàn)爭中, 父母不僅誤解孩子太多,而且還自以為是地做了裁判。 靠發(fā)脾氣逼孩子聽話, 不如做好這三個改變。 因為壞脾氣只會養(yǎng)出脾氣更壞的孩子。
理解孩子,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行為 有一個媽媽發(fā)朋友圈說: “早上睡懶覺起個床幾十分鐘, 吃飯半個小時都吃不完,一直磨蹭! 給他講吃完可以玩, 一點都聽不進去! 我苦惱痛苦!生氣! 可是沒辦法,好像已經(jīng)把他慣成這樣了! 打完他一會又恢復原樣了,怎么辦?”, 其實孩子的磨蹭往往是有原因的, 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。 我以前也以為孩子的磨蹭就是故意的。 可有一天兒子跟我說: “爸爸,別催, 因為我的屁股有點肥,褲子又小了, 穿褲子要慢一點,能不能多給我一點時間?” “好的,我等你?!?/span> 有一天他又跟我說 “爸爸,你別催,因為我本身就這么慢?!?/span> 的確呢,他那小小的手指還不夠靈活。 你瞧,他磨蹭是因為衣服的拉鏈頭很難插進去。 有時候,他正在為鞋子的左右分邊而發(fā)呆。 但是怕父母發(fā)脾氣,或者為了證明自己, 孩子的小臉憋得通紅都在那堅持著。 不明就里的我們只是計算著時間,催著催著, 而很多時候,父母的催促,往往來自內(nèi)心的焦慮。 一個磨蹭的孩子會讓父母感到不舒服,甚至感到害怕。 因為慢了不行,落后了就晚了。 我們要考慮孩子的身高和力量。 而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如何如何。 這不是尊重,而是蠻橫。 當然,更難顧及的反而是孩子的想法。 其實孩子是有自己想法的, 可很多父母卻只希望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。 比如有媽媽說孩子做事很拖拉,吃飯慢。 那有沒有想過這件事是不是孩子喜歡做呢? 飯菜是不是孩子喜歡吃的呢? 當有了這樣的共情, 就不會因為孩子磨磨蹭蹭而發(fā)脾氣了, 因為你懂他行為背后的原因。 對孩子來說,這是非常珍貴的。 而孩子為什么發(fā)脾氣? 這就考驗父母的耐心和觀察力了。 一旦弄清楚了原因,問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。 而弄清原因最好的辦法, 就是放下自己那不可一世的家長權(quán)威。 先接納孩子的情緒。 然后設(shè)身處地地從他的角度想想。 跟孩子耐心地溝通。 當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真誠。 他們也往往愿意把情緒說出來, 這可是讓他們學會管理情緒的關(guān)鍵一步。 請馬上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,不要帶條件 孩子總是會跟我們提出需求。 什么是合理的需求? 就拿孩子坐地上玩這件事來說。 很多父母為這個頭疼。 一看到孩子坐地上,馬上就喊: “快起來,地上臟!” 孩子不理會,繼續(xù)玩自己的。 這時大人就氣急敗壞地撲過去,拎起來。 然后說一大堆不能坐地上的理由。 當然,孩子在戶外,隨便找一地兒就坐下,肯定不妥。 這時如果孩子想要這樣,那是不正當?shù)男枨蟆?/span> 我們可以告知孩子原因,并且找一個能坐的地兒。 但是在家里,很多父母也不準小寶貝坐地上。 我覺得這時候就不應(yīng)當擔心了, 因為環(huán)境允許時,孩子這樣的需求就是正當?shù)牧恕?/span> 孩子們都喜歡坐地上玩,這是天性。 父母可以做一個小小的改變,滿足孩子這樣的需求。 仔細一想,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情形, 常常是大人強勢而專制地設(shè)定一些條條框框, 讓孩子的一些正當需求被壓迫著。 可惜的是,孩子小的時候,并不知道跟你說: “爸爸媽媽,我需要一個大大的墊子”。 最后一點,也是最重要的,那就是培養(yǎng)親密關(guān)系 我們養(yǎng)育孩子, 絕不是為了養(yǎng)一個唯唯諾諾、沒有主見的孩子。 所以,依靠發(fā)脾氣來逼迫孩子聽話, 是父母不能犯的錯。 在所有的親子關(guān)系里。 信任而親密的關(guān)系是非常難得的。 因為有了信任,父母說的話,孩子會聽。 在最初的時候,父母總是能輕松的獲取孩子信任的。 比如一個小寶寶, 會因為媽媽的微笑,敢于跨越視覺懸崖的考驗, 因為媽媽的微笑,讓孩子覺得是安全的。 他們把自己的全部,包括生命,都交付在媽媽的手中。 可是當孩子大了的時候,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父母常常跟自己撒謊。 承諾的事一再改變,甚至變卦。 他們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認可。 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, 只顧為孩子的物質(zhì)生活更好而打拼, 那么信任和親密就會慢慢消失。 當有一天,你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變了, 變得完全像一個陌生人的時候, 你說什么,孩子都覺得你是找茬, 而孩子說什么,你都覺得帶刺。 想讓孩子聽話。 還要記得,守護住親子間的這份信任和親密。 做好了這些,我想,孩子們會很樂意守規(guī)矩的。 何況孩子們本身也有尋求秩序的意愿, 只是看父母是不是做得足夠好。 咨詢熱線:028-6162 2555 咨詢熱線:028-6524 7782 學校網(wǎng)址:http://idge.org/ 校址: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(qū)三河街道龍山街99號 咨詢處:學校大門口 ??? 長按二維碼關(guān)注我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