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(zhuǎn)載 | 武漢方艙醫(yī)院里的清流哥!人為什么要讀書,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
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2-21 12:48

最近,武漢方艙醫(yī)院里特別熱鬧!

有跳廣場舞的,有練太極拳的。

畫面看起來和諧溫暖!患者積極樂觀的心態(tài),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得到。

就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“方艙醫(yī)院”啟用的第一天,一張照片無意間進入了人們的視線。

照片中專注讀書的青年,讓當時無數(shù)驚慌失措的人,瞬間心生寧靜。

這位小哥后被證實,是一位留美博士后,妥妥的學霸。

網(wǎng)友們親切地叫他“清流哥”。其中有一條留言,讓人印象特別深刻:

無論什么時候,人要有豐醇的內(nèi)在和明朗的信仰,才不至于內(nèi)心荒蕪。

人為什么要讀書?我想,這張照片里就藏著最好的答案。

01就令螢火一般,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

2月8日,河南省魯山縣第一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李霖琳(化名)治愈出院。

李霖琳,24歲,武大研究生,就讀公共衛(wèi)生專業(yè)。

從確診到治愈,她在當?shù)乜h級醫(yī)院的病房里度過了驚心動魄的17天。

回想與病毒對抗的全過程,她走的每一步都無比正確——

放假回家后第4天,她開始有發(fā)燒癥狀,這時她沒有擅自離家去醫(yī)院,

而是撥通了120急救熱線,并在電話里坦誠:

“我就是這個(新冠肺炎)??!請你們做好防護再來接我?!?/p>

入院確診后,她第一時間列出了7條注意事項,并叮囑密切接觸的親人在家隔離,不要再出門。

新冠肺炎患者會有哪些具體癥狀?李霖琳這樣描述:

入院后第一天,我開始持續(xù)高燒,肌肉酸痛加重,吃不下飯;

第二天,開始呼吸困難,體溫慢慢下降,手腳和牙齦發(fā)麻,我的舌頭在往后縮……

“各個器官都在變?nèi)酰眢w缺氧到你已經(jīng)不想再呼吸”,

沒有醫(yī)學常識的人會經(jīng)歷怎樣的痛苦和絕望。通過她的話,我們可以想象。

李霖琳卻出奇的冷靜:“當我心跳異常時,我就立馬跟護士要來了氧氣瓶。”

當時是1月25日,很多醫(yī)院對新型肺炎還不熟悉,她就診的醫(yī)院只是一家普通的縣級醫(yī)院。

足夠的醫(yī)學常識和積極樂觀的態(tài)度,不僅讓她在最危險的時候,完成了自救,也給親友和陌生人送去了撫慰和希望。

魯迅先生曾說:有一分熱,發(fā)一分光。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

每個人都是螢火一點,讀過書的人有什么不一樣?

那就是在知識加持下,人少了一分匹夫之勇,多了一分睿智與擔當。

不僅能為自己照亮前路,也能為他人送去黎明和曙光。

02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讀書,讓人活得更體面

在過去的兩三年間,各地上演了一場“搶人大戰(zhàn)”。

如果說“落戶”還只是“紙上談兵”,那送房、送車絕對是“真金白銀”。

我的一個發(fā)小,從小學習就好,一路念到博士。

前不久剛剛簽了工作,是山東青島的一家企業(yè),不僅解決住房問題,還答應(yīng)解決伴侶的工作問題。

我爸聽說以后,比我還激動,最先關(guān)注到的是房子,很高地一聲“嚯”:“分一套房呢!”

是啊!多少年輕人花光老人的積蓄,自己還要背上各種外債、房貸,只為了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。

我發(fā)小卻一步到位,率先解決了住房問題。

知識改變命運,現(xiàn)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直白。

你越好,世界待你越好。

學歷越高,你的生活質(zhì)量也會越高。

就在去年7月,“華為200萬年薪招聘博士生”的新聞一度刷屏。

不少網(wǎng)友檸檬:“華為得不到我?!币痪渫嫘Ρ澈?,是對自己技不如人、前途堪憂的自嘲。

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聽起來很俗套,但是不讀書的人換來的卻是一生的底層。

對于一個普通人家的小孩來說,只有讀書才是走上人生巔峰的捷徑。

03讀書,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

某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——有哪些“智商高到可以忽略情商”的例子?

有一個回答,特別拽。

當你的知識已經(jīng)足以讓你在一個領(lǐng)域里稱雄,恭喜你:

在人身自由、財務(wù)自由之外,你又收獲了一項自由——“情商自由”。

讀書,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。

除了“情商自由”,心生自在、從容達觀,也是多讀書帶給人的至高境界。

哈理工大學“掃地僧”王曉琮老師,因為一張吃飯?zhí)虮P子的照片走紅!

平常上課和課余時間,王曉琮是這樣的。

冬天穿膠鞋,夏天穿塑料涼鞋,鞋子壞了也不換。衣著樸素,甚至有點邋遢。

“第一次見他的人會以為他是燒鍋爐的大爺?!?/span>

如果放在一般的學校、一般的老師身上,可能早就被警告“影響校容校貌”了。

但是,因為他是王曉琮。

14歲考上北大,18歲從北大畢業(yè)考上浙江大學研究生,畢業(yè)后選擇回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教書。

上課從來不帶教材,教學內(nèi)容爛熟于心,高等數(shù)學、線性代數(shù)、概率論,一律精準口算。

曾因為要去法國交流學習,自己不懂法語,他就用半年時間把法語手冊背了下來。

黑龍江省唯一一位全國數(shù)學建模競賽評委,多次帶隊參加美國大學生數(shù)學建模競賽。

凡是他指導的學生,幾乎每次都能拿到“國際一等獎”。

直到現(xiàn)在,哈工大的學生都以上王曉琮的課為榮。

這位高級知識分子身上仿佛自帶追光,在他的成就和輝煌面前,哪怕是缺點也會被優(yōu)點悉數(shù)掩蓋。

當然,在世俗眼中,王曉琮這樣的“神仙老師”,應(yīng)該過更光鮮的生活才對。

但是,王曉琮卻不這么想。

多次評教授評先進的機會,他選擇放棄;學校安排他去接受采訪,他甚至有些生氣:

“如果有記者來采訪我,我就辭職。”

比起世俗眼中的成功,簡單做自己、做一個大學講師,才是他最大的愿望。

魯巴金說: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,建立自己的思想。

心生自在,從容達觀,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(tài)。

人為什么會有煩惱?楊絳先生說:“書讀得太少,而想得太多。”

04人為什么要讀書?

因為能讓生活變得更好,得到更多尊重。

因為能更從容地做自己,哪怕情商低一點、不修邊幅一些。

更重要的是,就在疫情肆虐的當下,是誰在救我們?

我們相信的那個人,是鐘南山;

我們期盼的那個人,是李蘭娟;

被我們奉為“醫(yī)學界李佳琦”的,是張文宏;

在這場疫情之前,孩子你說你想做網(wǎng)紅、做明星……沒什么,太平時候,三百六十行任你選。

但是我們一起經(jīng)歷了這場災難,我更希望你做個踏實讀書的人,一個上進讀書的人,一個能在讀書中找到自我的人。

因為,只有這樣的人,才能如螢火聚集,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!

只有這樣的人,才能通過自己的微光,照亮他人生的希望。

如果喜歡,請分享與收藏。

謹以此文獻給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的孩子們!

本文轉(zhuǎn)載教育考試內(nèi)參

會員登錄
登錄
我的資料
留言
回到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