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校共讀好書,閱讀分享智慧 —記初2019級10班寒假共讀《非暴力溝通》發(fā)表時間:2020-02-27 21:51 ![]() 家校共讀好書,閱讀分享智慧 —記初2019級10班寒假共讀《非暴力溝通》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(jīng)歷。想走進孩子了解他們的想法,奈何孩子卻總想保持沉默。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談?wù)勑?,卻沒說到兩句又開啟戰(zhàn)場模式。我們想和孩子成為朋友,親密無間,但大部分家長卻總是帶著美好愿望開始,帶著滿腹委屈而歸,覺得孩子總是不按你所預(yù)期的來。究竟是什么阻礙我們的有效溝通呢? 2019年寒假,為了解決和青春期孩子以及生活工作中的溝通問題,在年級主任李艾老師的推薦下,初2019級10班班主任鄧舒尹老師發(fā)起了老師與部分家長的寒假共讀活動。初一十班的寒假共讀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,老師和家長自由分享讀中心得,最后分享一篇讀后心得。第二階段,副班主任馬可老師提出書中對現(xiàn)階段家長和孩子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較有實操性的理論和方法,與讀者共同探討。第三階段,家長提出溝通中的問題,讀者共同討論,并提出解決方法。 在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中,爭執(zhí)是難以避免的,溝通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差異的存在,但如何處理爭執(zhí),如何化解差異,則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。 美國著名的馬歇爾·盧森堡博士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溝通方式,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,就能夠使人們情意相通,這就是“非暴力溝通”,他指出“非暴力溝通”有四個要素: 1.觀察,我們客觀中立地觀察正在發(fā)生的事情,當我們說出觀察的結(jié)果時孩子往往會心平氣和的接受。 2.勇于表達感受,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,很少會有人問過我們或孩子的感受,人們認為感受是無關(guān)緊要的,于是我們被鼓勵著服從權(quán)威,而非傾聽自己,漸漸的我們習慣這樣考慮,人們期待我怎么做,其實你不需要成為任何人,你只需要做你自己。 3.尊重彼此的需要,我們的抱怨和對孩子的批評,往往是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,但是大多數(shù)孩子并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,尊重彼此是非常重要的一環(huán),在尊重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。 4.具體描述請求,通常我們會認為孩子理應(yīng)知道,或理應(yīng)懂得我們,結(jié)果卻發(fā)現(xiàn)他們一點兒都不了解、不知道,因此我們必須要清楚的告訴孩子,我們究竟希望他們做什么。 “非暴力溝通”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孩子來滿足我們,相反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,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(chǔ)上與人聯(lián)系,在這一過程中,我們希望改變和行動是出自于對生命的愛,一但孩子相信我們看重彼此的感情,并能夠兼顧雙方的需要,那么他們就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意愿是請求而非命令。 以下是十班部分家長和老師的閱讀分享: 讀后感1: 閱讀《非暴力溝通》的感受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,溝通越來越成為一個問題。尤其體現(xiàn)在學習的溝通上,常常因為沒有完成作業(yè)導致一次次的劇烈的沖突。對于孩子一次次的偷懶拖延,一次次的提醒仍然無動于衷,不由得怒火中燒。 非暴力溝通提出讓愛融入生活,專注于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,鼓勵于傾聽,培育尊重與愛,是使我們情意相通,樂于互助,從而改善人際關(guān)系。在面對問題的時候,首先對所觀察的現(xiàn)狀進行描述,然后表達對基于所觀察到的狀況所帶來的感受,說出是基于什么樣的內(nèi)心需求,導致這樣的感受,最后提出具體的請求。 比如:看到你還有很多作業(yè)沒有完成,我感到很焦慮,因為在我看來,作業(yè)是最重要的事項,請你首先完成作業(yè)。 而在實際的生活中,卻常常體現(xiàn)為異化的溝通方式。諸如道德批判:你這人怎么這樣,說了半天還沒動靜?或是進行比較,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,有一種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,作為父母,有時這樣的比較是不由自主的;甚至強人所難:“如果不完成作業(yè),就不可以玩吃飯”,這樣一來,通常會導致于預(yù)期存在很大差異的結(jié)果,尤其是對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較重的孩子。 在實際的溝通中,常常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處于內(nèi)心的反抗意識,對于家長的合理要求,或許從他的角度看來,覺得是命令而非請求,也會導致不愉快的溝通結(jié)果,這往往會成為一個較難于把握的一個溝通難點。非暴力溝通中所提出的全身心傾聽顯得尤為重要,我們同時需要去了解對方的觀察、感受與需求,尋求一個批次溝共同滿意的請求。 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再誠實和傾聽的基礎(chǔ)上于人交流,通過非暴力溝通,我們希望人們改變和行動,是出于對生命的愛而不是為了逃避批評和傷害。一旦人們看重彼此的感情,并能兼顧雙方的需要,他們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是請求而非命令。 過去已然形成,未來仍舊可以改變。從今天開始,嘗試去做出改變,通過非暴力溝通傳遞愛的力量,愛自己,愛對方,同時讓對方感受到對他的愛,相信會迎來美好的明天。 讀后感2: 閱讀《非暴力溝通》有感 “語言是窗戶,或者是墻,它們審判我們,或者讓我們自由?!?/span> 馬歇爾.盧森堡博士所著的這本《非暴力溝通》寫的很實在,像一本工具書,教我們?nèi)绾蝺A聽自己和他人內(nèi)心的感受與需求,學會“非暴力溝通”的方法將會促進我們自我理解和內(nèi)心和諧。對于每日與青春期階段孩子相處的我們來說,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。在讀《非暴力溝通》這本書之前,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?shù)睦斫?。讀完之后,我才知道,原來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。讓尊重、理解、欣賞、感激、慈悲和友情,而非自私自利、貪婪、憎恨、偏見、懷疑和敵意,來主導生活。 在與孩子溝通時,為了使溝通更順利和有效,我們的的確確應(yīng)避免異化的溝通和思維,即道德評價,進行比較,將責任歸于他人。我們需要時刻踐行非暴力溝通四要素:客觀描述行為本身(不帶評論的觀察)+內(nèi)心真實且具體的感受+什么內(nèi)心需要導致了感受+提出具體可行的請求。 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,憤怒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,學會理性的表達憤怒極為重要,這直接影響到溝通能否繼續(xù)。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憤怒的原因是我們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;其次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直接說出來更有可能得到滿足;給自己和孩子時間去滿足需求。教會孩子做一個會感恩、會感激的人,我們在日常中的言傳身教很是必要。表達對孩子的感激需要由衷地贊揚。用具體而非空洞的語言表達感謝。 在學習溝通時,我們也更需要愛自己。轉(zhuǎn)變自我評價的方式,有助于自我學習和成長;認識到自責是因為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,專注于我們尚未滿足的需求,考慮如何建設(shè)性地滿足它;照顧好自己,適當自我寬恕。 非暴力溝通,歸根結(jié)底,就是觀察并改善溝通方式,察覺我們使用的語言,明確我們所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、表達我們當下的感受與我們真實的愿望和整個價值觀。 關(guān)愛自己,關(guān)愛他人,理解自己,理解他人。從心底認同這個看法,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溝通。在百轉(zhuǎn)千回的親密關(guān)系中,非暴力溝通的存在可以說是一股清流,像一道水,不去和石頭相碰,而是去感觸堅硬的存在。 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來踐行。專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,促進傾聽、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,把非暴力溝通作為工作、生活中的一項修煉堅持下來,做一個平和的人。相信我們都能與孩子相處融洽,共同進步,收獲更多的快樂! 這本書推薦給你。希望看到此文的你,慢慢踐行非暴力溝通,讓生活充滿愛與溫情,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,和心愛的孩子共同分享生命的喜悅! 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