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全國哀悼!給新娃們講講“下半旗”的知識
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4-04 12:35


為了祖國的未來,快來關(guān)注我們吧


白衣執(zhí)甲,時代英雄。你們聞令而動,逆行千里,毅然赴險。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。


今天,全國和駐外使領(lǐng)館將為你們下半旗志哀。


截至目前,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下半旗50次以上,其中30余次系為中國國家領(lǐng)導人下半旗,17次為外國政治人物下半旗,1次為南聯(lián)盟使館被炸事件遇難記者,另外3次則是汶川地震、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國哀悼日。


關(guān)于下半旗,我們需要知道哪些知識?《國旗法》又是如何規(guī)定的呢?


為誰下半旗?

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》第十四條規(guī)定,下列人士逝世,下半旗志哀:

(一)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、國務院總理、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;

(二)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;

(三)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杰出貢獻的人;

(四)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(yè)作出杰出貢獻的人。


發(fā)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,可以下半旗志哀。依照本條第一款(三)(四)和第二款的規(guī)定下半旗,由國務院決定。依照本條規(guī)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,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(gòu)或者國務院決定。


因此,《國旗法》的規(guī)定只明確了在任的國家領(lǐng)導人逝世時應下半旗。對于已卸任的國家領(lǐng)導人,是否下半旗要由國務院另行決定。


如何下半旗?

下半旗,并不是將國旗降至旗桿的一半處,也不是直接把國旗升至旗桿的一半處。那么,如何下半旗呢?


《國旗法》規(guī)定,在直立的旗桿上升降國旗,應當徐徐升降。升起時,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;降下時,不得使國旗落地。


下半旗時,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,然后降至旗頂與桿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桿全長的三分之一處;降下時,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,然后再降下。


“志哀”還是“致哀”?

從文字意義上看,“致”是送達的含義,“致哀”就是用語言向別人傳達自己對某人某事的哀意,傳達的對象是確定的。而“志”是銘記、銘刻的含義,“志哀”就是以某種方式或活動來哀悼,哀悼對象不確定,比“致哀”要嚴重,比如:下半旗志哀。


由此,我們可以看出,“致哀”是專指個別的某一次的哀悼行為,“志哀”則是集體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。


下半旗的源起

下半旗為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志哀方式。當某個國家的重要領(lǐng)導人物逝世后,以下半旗表示哀悼。這種做法最早見于1612年。一天,英國船“哈茲·伊斯”號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,船長不幸逝世。船員們?yōu)榱吮硎緦σ压蚀L的敬意,將桅桿旗幟下降到離旗桿的頂端有一段距離的地方。當船只駛進泰晤士河時,人們見它的桅桿上下著半旗,不知何意。一打聽,原來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長。到17世紀下半葉,這種志哀方式流傳到大陸上,遂為各國所采用。從中不難看出,下半旗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,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。


視頻:2008年汶川大地震天安門新華門下半旗


視頻:《國旗法》關(guān)于下半旗的相關(guān)規(guī)定


素材來源:中國教育報




點【在看】,寄托哀思


閱讀 7348

在看178

寫下你的留言

精選留言

  • 44

    置頂一枚少女琴~

   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
    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
    疫情總會消散 萬物終將向陽
    致敬英雄 緬懷逝者!銘記歷史 尊重生命!

  • 24

    小楊

    緬懷逝者,致敬英雄

  • 22

    松哥王子驍爸

    新都教育做得好!這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苦難教育。

  • 17

    美好晴天

    武漢,我相信“白衣天使”一定會打贏這場防控疫情戰(zhàn),同時也為默默奉獻的醫(yī)護人員和病人感到

  • 17

    人生感悟

    我們一起打敗疫情。加油


會員登錄
登錄
我的資料
留言
回到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