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故事凝視教育與生命 ——2023—2024學年教學年會“教育故事”演講活動

發(fā)表時間:2024-04-10 09:12

用故事凝視教育與生命

——2023—2024學年教學年會“教育故事”演講活動




師者仁心,啟于至萌;師者匠心,止于至善。師者,用樸素的人生道理,用溫暖寬容的品德,以溫存的教悔,以理想的堅守,潤物以無聲,育人于無形。



真實動人的教育故事是重要的教育資源。教育故事記錄著師生、親子互動的美好變化以及各自的成長軌跡。2023年12月5日與12月12日,2023—2024學年教學年會系列活動之“教育故事”演講活動在我校階梯教室舉行,成都實外新都五龍山學校黨總支書記、校長李俊,副校長張盛,副校長代東風,校長助理周密及全體中層干部,全體教職員工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
演講活動力圖通過采集教育故事、講述教育故事、交流教育故事的方法在教師與學生、家長間開展對于身邊教育生活(學校教育+家庭教育)的個體反思和評價活動。同時,教育故事的采集、交流和分享,可以為教師、學生、家長回顧自身成長歷程提供平臺與契機,豐富我校校本研培的內容和形式。


經過各年級、各學段的選拔與推薦,王喜冬、李玉秀、江林、簡小彬、張紋羽、吳小倩及初2023級家委會會長彭興龍先生、高2023級3班黃靖宇家長曹德靜女士分享了他們各具特色的教育故事。

王喜冬老師以“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,是一個心靈震撼另一個心靈,是一個不完美的大孩子帶領一群不完美小孩,去追求完美的過程”為引,以班上學生為例,以《正面管教培育平和之花——記暴戾小何的轉變》為題,分享了小何同學從陽光開朗到暴戾無情,老師走進虛空渴望關愛的他,最后幫助他成功蛻變的案例。王喜冬老師最后談到,每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的“熊孩子”,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。面對這樣的孩子,吼叫訓斥,只會適得其反。教育者應堅持和善堅定,多點傾聽,消除對立情緒;給予認同,拉近距離;因勢利導,指引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因為友善、關心、尊重是贏得孩子的根本。



李玉秀老師回首二十年的教育生涯,以蘇軾詞為題:《回首蕭瑟處,歸去風雨散——我與教育這二十年》,從以下三個階段分享了她的職業(yè)生涯。第一階段:充滿干勁,痛苦適應階段。李玉秀老師分享了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看到的希望和撞到的“南墻”。第二階段:滿足現(xiàn)狀,嘗試轉型階段。在這個階段,工作雖然辛苦,但收獲頗多。同時,李老師從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,她會充分利用寒暑假來提升自己。第三階段:教育感受,堅守本心階段。在教育這條漫長的修行道路上,李玉秀老師不斷修煉自己的心性,讓自己回歸到生命的本質,努力做最好的自己,堅守本心,讓自己和孩子們的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。



江林老師以《破繭成蝶:手機依賴與成長覺醒》為題,為我們講述了某同學從手機依賴到破繭成長的故事。通過這個案例,江林老師指出,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:1.嚴格管理,真情關愛,以心換心,以愛“喚”愛;2.“贏得”孩子(合作者),而不是“贏了”孩子(失敗者);3.老師是法海,見妖就收,老師也是唐僧,普度眾生;4.和善而堅定。最后江林老師指出:一朵花剛開,別評價,讓他長大、盛開。不同的花,花季也不一樣,有的開得早,有的開得晚。還有一些,它永遠不會開花,因為它是一顆樹的種子,終究會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。



彭興龍先生以《用故事凝視教育與生命》為題分享了他的家庭教育觀和親子相處的故事。彭先生認為草蛇伏線,灰延千里,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父母不可能做到全程陪伴。父母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導者和觀察者。路雖遠,行則將至;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生命是父母給予我們最珍貴且獨一無二的載體;我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,但是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;學有所得,學而有用。




簡小彬老師引用《荀子》中的話“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;行而不輟,未來可期”,為我們分享了他的治班策略。他認為,要治理好班級,首先要培養(yǎng)師生感情,取得學生的信任,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方法,樹立明確的目標;其次,用班級公約約束大家的同時,在班上樹立榜樣,形成良性的競爭。最后,要充分相信學生。



張紋羽老師以《親其師,信其道——感悟情感教學的魅力》為題,針對“情感教學”提出了兩個思路:一是在德育中不要忽略對成績優(yōu)異的學生群體的情感疏導。二是在教學中真正做到“以學生為主體”。親其師,信其道。嚴格要求,真情關愛。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,合理調節(jié)和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能量。



吳小倩老師以花為引,道出老師是一個平凡的稱謂,卻肩負著不平凡的使命;一半是風塵仆仆、身心疲憊,一半是春花秋月、星辰大海。她認為教育應該是“溫柔”的征服,有時更需要“慢”的藝術。面對個性需求日益多元的孩子,我們要以滴水穿石的恒心、牽著蝸牛散步的耐心、促進每一個學生成長的責任心,利用機會,讓改變悄然發(fā)生。



高2023級3班黃靖宇家長曹德靜女士談到,一個家庭的教育優(yōu)不優(yōu)秀,首先要看其是否擁有優(yōu)良的家風。她用點點滴滴讓人感動的“家庭往事”告訴我們:家庭的每位成員都要嚴格遵守家庭公約,父母要身教大于言傳,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子女。






大會最后,李俊校長用精彩的總結為本次教育故事演講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。他指出教育的實質在于老師用愛去喚醒學生,喚醒他們內心最有力的東西。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,唯有從心里發(fā)出來,才能走進心靈深處,讓他們在愛中一路前行。教育也不是單向奔赴,需要家校合育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,良好的家風家教至關重要。家校要形成合力,做到嚴格管理,真情關愛;以心換心,以愛“喚”愛。



師者如光,微以致遠,可恒久。教育故事是表達人們在教育生活中所獲得的教育經驗、體驗、知識和意義的有效方式。它深描教育真實并最大程度上實現(xiàn)對教育經驗的意義探索,是一種基于反思的“求真”藝術。實外五龍山的教師和家長在敘事的節(jié)奏與敘事的張力中,表達了“喚醒生命內力,培養(yǎng)核心素養(yǎng),奠基幸福人生”的教育理念,踐行了把懵懂少年培養(yǎng)成智慧青年,培養(yǎng)學生終身發(fā)展力的教育追求。在教育的征途上,實外五龍山的“同道”們將繼續(xù)步履堅定地走下去。



END


文案:楊榴霞

圖片:范曉雅

排版:馬思敏

審核:張盛、王少輝


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精彩內容

招生 | 招聘 | 德育 | 家校共育 | 教學教研 | 五龍同道 | 上級視導 | 體育 | 美育 | 勞動教育 | 英語演講角 | 心理健康 | 信息技術 | 特色作業(yè) | 校刊·慧龍苑 | 運動 | 五龍美食 | 開學典禮 | 年終盤點 | 藝術節(jié)文藝匯演


微信公眾號: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五龍山校區(qū)(中學部)

咨詢電話:028-61622555

19981231166

學校地址:成都市新都區(qū)三河街

道龍山路19號


微信公眾號:成都實外新都五龍山學校(小學部)

咨詢電話:028-61625252

學校地址:成都市新都區(qū)三河街

道龍山路18號




會員登錄
登錄
我的資料
留言
回到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