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孩子沉迷手機怎么辦?家長不妨試試這4招,簡單有效!

發(fā)表時間:2018-02-21 14:08


點擊上方藍字

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五龍山校區(qū)”    

  關注我們

寒假里,很多家長都在反映一個普遍現(xiàn)象:孩子在家里,不是玩電腦、iPad,就是拿著手機看個沒完。吃飯得苦口婆心地喊上好幾遍,或者威脅“拔掉網(wǎng)線”才不情愿地放下手機。


完全讓孩子不接觸電子產(chǎn)品不現(xiàn)實,既然躲不開,不如直接正視。那么,現(xiàn)在的孩子為什么會沉迷網(wǎng)絡?我們又該如何引導?今天小編就為家長們帶來下面4招,相信你會有所收獲!



01

與其嚴防死守,不如理性思考


如今,孩子們沉迷于電子設備的時間越來越多,隨處可見捧著手機、iPad玩?zhèn)€不停的中、小學生,甚至幼兒園里的小家伙們也都對著各種屏幕如癡如醉。


但電子設備帶來新鮮好玩的體驗的同時,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著孩子們尚不成熟的心智,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他們迷失其中。


這一年孩子玩游戲大量充值、健康受到影響的新聞屢見不鮮。


不是我們拿走孩子的手機、掐斷孩子的網(wǎng)絡就能夠完全禁止的。網(wǎng)絡信息已經(jīng)像空氣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中,無孔不入。


與其嚴防死守,不如理性思考:如何讓幫助孩子理性解決問題,合理使用手機。



02

孩子為什么依賴手機?


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:


①社交型依賴。

手機通訊錄里有200個好友,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,QQ各種群里面還有4000多好友,這么強大的人脈關系讓孩子難以割舍。


②游戲型依賴。

手機里面的網(wǎng)絡游戲特別多,在長期的戰(zhàn)斗中積累下來的功勛和經(jīng)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,倍感滿足。


③娛樂型依賴。

手機里面好友不多,游戲不多,全部都是電影、音樂、照片,弄得孩子心猿意馬,不想寫作業(yè)總想摸手機。


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,作為家長,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于哪一類的,然后再對癥下藥,找到應對方法。


03

每天玩手機超過1小時危害巨大


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每天使用智能手機達68分鐘以上,患上抑郁癥的風險極高。


其實這個不難理解,手機看似方便了人們之間的聯(lián)系,可是經(jīng)常一家人坐在沙發(fā)上,各自玩各自的手機,有什么難題、不開心也不當面交流,放在心里的事多了,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。


此外,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。手機里有海量的信息,各種軟件讓人應接不暇,正是這種“過度刺激”,容易影響孩子大腦發(fā)育,學習是個慢節(jié)奏的過程,這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“沒有動力”,每天超過1小時,3-4年后注意力將會落后于同齡人一大截。


長時間玩手機還有以下危害:


1.引發(fā)很多眼部疾病,導致近視成災,影響就業(yè)。

2.孩子經(jīng)常玩手機到深夜,上課睡覺不聽課,學習成績下降。

3.上網(wǎng)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,不愿與外界交往,交際能力差。

4.玩手機替代了孩子的玩耍,導致孩子活動減少,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(fā)育。

5.玩手機限制了孩子的感覺體驗,易使孩子分不清虛幻和現(xiàn)實。

6.游戲里打打殺殺,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。



04

4招讓孩子不再沉迷手機


1.約法三章,犯規(guī)要有懲罰

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,多數(shù)家長采取過粗魯?shù)姆绞剑簺]收手機、砸了手機、情到不可控時,還打過孩子。哭過,鬧過,繞了一圈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仍在原地等你。


其實,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!


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,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。比如: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,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(yè)以后。目標要具體、明確,便于測量。


相比“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”,“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”就更容易測量。目標具體、明確,孩子就更容易操作。


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么,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么。


在此過程中,要少說“不”,多說“可以”。比如:“如果你完成了約定,可以去看一場電影”,而不要說“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,就不能看電影”。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,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,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

2.轉移孩子注意力

分享一位媽媽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的小故事:


有一天,東東像往常一樣起床,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機,竟然發(fā)現(xiàn)手機上貼了一張小紙條:

“媽媽從今天起對你的手機進行干涉,手機已經(jīng)設置了密碼,每天不定時更新;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隨意被挑選的3件家務,完成之后你會得到你的密碼!


這項新規(guī)定將會持續(xù)3~4周,視情況做調整。如果你接受,那就開始行動,中午12點前不能完成,你就得不到密碼了!先去拖地吧,加油,我的孩子!”


東東當時又氣又惱,一按手機就是輸入密碼的界面,加密的手機對東東來說毫無用處,他只好乖乖聽從媽媽的安排。


他拎著一桶水,拿著拖把樓上樓下來回跑,將地板拖得干干凈凈。當他彎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時,發(fā)現(xiàn)桌腳粘著一張紙條:不錯喲,完成了第一件家務,請將自己的書桌整理干凈吧!


當他將自己凌亂的書桌整理干凈后,發(fā)現(xiàn)了桌子中心另一張紙條:真棒,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了!請出門將垃圾倒了吧,你會找到你要的密碼!


東東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門,隔壁開小賣部的阿姨喊住了他:“東東啊,你媽給你留了張紙條,說12點前看見你拿著垃圾出門,這紙條就給你,12點后就作廢?!倍垪l上寫著的正是手機密碼。


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新規(guī)定,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,還養(yǎng)成了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。


事實證明,一周后,東東不再對手機過分迷戀!



3.理性溝通,為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

游戲的世界,也可以視作是孩子為封閉自我而選擇的另一個世界。而讓孩子選擇封閉和沉迷的,可能正是因為親子之間的非理性溝通。


父母如果長期忽視孩子、或者看不見孩子的努力與長處,經(jīng)常打壓、貶低孩子的自尊,對孩子的決定事無巨細地橫加干預,不肯傾聽孩子的心聲,那么孩子就會慢慢關上與父母的溝通之門,并陷入自卑、低價值感的心理漩渦。


從此,孩子把父母的關心視為“控制”,而父母也不知道為何孩子會變得“不可理喻”。


看見孩子的長處,鼓勵孩子的努力,做孩子身后第一個為他鼓掌的人,發(fā)自內心地欣賞孩子,并讓他知道。這些都是走進孩子內心最重要的步驟。


4.家長要以身作則

有些家長不禁會說,我試過和孩子約定手機使用守則,但是沒有用。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。


那么,家長可以這樣做: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;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,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!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!


丨陪孩子時,不玩手機

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,無論是陪寫作業(yè)還是陪玩,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,并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,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。


那么,傳達給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饋,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!


丨家長態(tài)度要堅定

如果家長已經(jīng)開始實施如何解決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時,態(tài)度一定要堅決!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!


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,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,千萬不能把“約定”變成父母單方向的“命令”。



本文轉載自人民教育微信公號


關于我們

咨詢熱線:028-6524 7782  

咨詢熱線:028-6162 2555  

校址: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(qū)三河街道龍山街99號

咨詢處:學校大門口

???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





會員登錄
登錄
我的資料
留言
回到頂部